十多年前,我家還安在江城較為偏僻的小區里,妻在城里上班,我在鄉下上班,唯有晚上才能團聚。
“我們的房產證因故還沒辦下來,小區沒有成立業委會,沒人出來牽頭處理這事,怎么辦?”鄰居老王得知我的文筆較好,見多識廣,就找我“倒苦水”,意在請我出來當個熱心人,牽個頭,幫助大伙盡快解決問題。
“我忙得很,怕沒時間來處理哦!”我坦言相告。
“擠一點時間出來吧,我愿意協助你!”老王的話語中帶著誠懇。老王經常為小區的事情出力,不計得失,我是很敬重這種人的。他出面相邀,加上此舉也是為人為己的大事,我不便再推辭。
我與老王一起成了小區的熱心人,做事有人牽頭,帶動大家一起,群策群力,事情往往會好辦許多。
我倆利用業余時間,忙前忙后,搞清楚了癥結所在。我們與眾業主商量了一下,然后,我發揮善寫的優勢,一氣呵成寫好所需資料,令在場的業主們嘆服不已。接下來,就是要跑腿了,我和老王都要上班,兩個年紀稍大的業主主動站了出來:“我們剛退休,有的是時間,跑腿當運動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順利地拿到了房產證。業主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點贊我們這些熱心人。更讓我們感到樂滋滋的是越來越多的鄰居愿意為小區的事情出力,共建美好家園。我不禁感慨:生活中熱心腸的人真的很多,助人為樂是共識。
此后,小區的熱心人牽頭、策劃,先后組織了“鄰居過年聚餐聯誼”“衛生齊掃”“好鄰居評比”“花草種植”等公益活動,融洽了鄰里關系。
熱心會成為一種習慣。后來,我家搬到山上小區居住,我也沒有忘記繼續做小區的熱心人,哪里有了衛生死角,我及時向物管人員報告,直到清理衛生死角后,我才會感到踏實;有個別業主在樓道亂丟垃圾,我發現后,當即把垃圾袋放到附近的垃圾箱里,維護了公共場合的環境衛生,還讓物管人員做好“環境衛生,人人有責”等宣傳。后來,我再沒看到業主亂丟垃圾了。為此,我欣慰不已。
鄰里互助也是和諧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有了業主群、物業群,方便多了,在我的提議下,越來越多的業主加入互助行列。哪家臨時有事,就找鄰居救急;院里來了流浪貓,就幫著找領養。遠親不如近鄰,這話太有道理了。越來越多的業主愿意成為小區的熱心人,出面出力,形成了齊抓共管、協調配合、互幫互助、大家受益的良好局面。
搬到城里的新房居住后,我依然樂當小區的熱心人,并帶動更多的業主,在衛生、安保、物管、文藝活動等方面建言獻策。
做熱心人,要不怕辛苦,不計得失,要犧牲自己很多休息時間,但我們都很樂意,因為助人是快樂的?! ?nbsp;
(何龍飛)
(編輯: 廣州網 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