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姝泓、趙越、夏強 實習生田雪桐、梁可玥 通訊員風清羊(署名除外)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子良
六月荔紅,蟬鳴荔熟。漢服荔枝走秀、參觀掛綠母樹、參觀荔枝博覽園、體驗荔枝食品制作……昨日,“萬‘荔’挑一味在廣州”網絡推介活動在增城、從化舉行。
掛綠廣場,紅紅的荔枝與漢服十分相襯。
活動現場,漢服愛好者為荔枝打call。
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匯聚了@TC在中國、@Lex在中國、@Luna在廣州、@wshusen等來自約旦、俄羅斯、烏克蘭、馬來西亞的海外網絡大V,@有好戲、@羊城攻略、@舌尖上的廣州gz等國內網絡大V,以及中央、省、市新媒體參與。中外網絡大V、帶貨機構、媒體等齊聚增城、從化,線下實地探訪荔枝種植、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共同為廣州荔枝“代言”,進一步提升廣州荔枝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助力廣州荔枝暢銷中外。
為“荔”而來v
中外大V合力打call
從嶺南到全國市場、國際市場,近年來廣州荔枝越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推動荔枝走向更遠的過程中,自媒體同樣不遺余力。
當天,著名美食家莊臣、@黎貝卡的異想世界、@TC在中國、@Luna在廣州、@粵知一二郭嘉峰、辛巴團隊@蛋蛋(楊潤心)等一眾中外網絡大V,長沙、成都、昆明、三亞、香港、澳門等自媒體相關行業協會通過視頻齊齊為廣州荔枝“打call”。在線上線下熱烈互動的氣氛中,“萬‘荔’挑一味在廣州”網絡推介活動正式啟動。一場融合傳統與創新的荔枝文化盛宴由此開啟。
參加活動的嘉賓參與網絡打卡。
“吃過廣州的荔枝才叫夏天!”啟動儀式上,從化區“鄉土網紅”代表“益農哥”陳志強熱情地為廣州荔枝“打call”。返鄉創業后,他通過線上電商模式幫助農戶銷售蔬果,2020年至今銷售農產品超300萬斤,銷售金額破千萬元,同時打造“文旅+直播”模式,邀請網民到荔枝林品嘗荔枝,增強體驗感,帶動荔枝經濟。
當天,來自馬來西亞、拉脫維亞等國家的“洋網紅”代表也助陣活動。
馬來西亞網紅公會總會長孫涌鑫表示,廣州荔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也成為連接中馬兩國人民情感的重要橋梁。他期待以廣州荔枝為紐帶,通過馬來西亞和中國的社交媒體平臺,將廣州荔枝推向全世界,吸引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關注,開啟雙方合作新篇章。“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廣州荔枝推向海外,為更多的人帶來這份美味!”孫涌鑫說。
帶貨機構賣力推介
要讓這份嶺南甜蜜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離不開帶貨機構的強勁賦能。現場,辛選主播十三和云貨優選總裁劉宗銀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驗。
辛選集團主播十三表示,今年,直播團隊組建“荔枝專項組”,僅用3天就完成了從溯源到上架的全流程,同時積極參加廣東“6·6給‘荔’節”,通過溯源直播、訂單預售、短視頻種草等方式大力推廣,“6·18”期間銷售荔枝71.5萬單、超1500噸、銷售額2652萬元。
“這個數字背后,是全國網友對廣東荔枝的喜愛,更是廣州農業‘金字招牌’的硬實力!”劉宗銀表示,將始終踐行“頂流主播+地標產品+IP升級+直播培訓”的創新模式,全力以赴通過直播間為廣州荔枝“打call”,讓全國人民看到,廣州荔枝不僅“甜過初戀”,更能“富了鄉親”。
劉宗銀表示,接下來平臺將通過整合產區溯源直播及品鑒會、話題挑戰賽及社群拼團和專項補貼等多元舉措,為廣州荔枝打造從品牌傳播到銷售轉化的全鏈路支持。
現場,由新浪廣東、微信等重點網絡平臺以及增城、從化荔枝產業相關企業組成的展示區同樣引人注目。據悉,微信聯合媒體推出“廣東好荔”消費季活動,通過搭建微信小店送禮專區、發動視頻號創作者共創、打造荔枝溯源直播等形式,助力地方特色農產品銷售。
火“荔”全開
五千萬斤仙進奉甜蜜來襲
走進仙進奉生產基地,只見荔枝園里一派生機盎然的喜人景象。層層疊疊的樹冠下,荔枝紅透,壓彎枝頭。隨手摘下品嘗,荔枝果肉清甜多汁、唇齒留香。而在包裝車間,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將采摘下的新鮮荔枝篩選、分揀、打包,一箱箱荔枝整裝待發、即將出廠。
仙進奉荔枝。
作為“荔枝皇后”仙進奉的原產地,仙村鎮擁有規模化的標準種植基地。仙進奉生產基地里,采風團通過拍攝及直播,帶領廣大網友沉浸式感受原產地優質荔枝品種的“甜蜜魅力”。
荔枝應該怎么剝?仙進奉有什么特點?在果園里,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浩潮介紹今年增城仙進奉生產銷售情況,以及吃荔枝的一些“小竅門”。
“今年是風調雨順的好年。”陳浩潮表示,今年增城區仙進奉產量在5000萬斤左右。仙進奉自6月23日開始采摘,將持續至7月25日左右。據他介紹,其外形為桃心形,皮厚核小、味道清甜,食用時只需向蒂把兒傾斜的反方向一拉,即可輕松剝開。
陳浩潮介紹,增城區千畝荔枝共分為自由采摘區、荔枝生產區和認購區,其中荔枝生產區生產的荔枝專供打包外銷,認購區的荔枝樹可供消費者認購,“很多來自香港、澳門、珠海、深圳和廣州其他地區的消費者都樂于認購一棵荔枝樹,常常在節假日和親朋好友一同來看看荔枝樹。”此外,基地還特別推出“荔枝采摘體驗套餐”,游客支付168元即可享受任摘任吃、免費停車及參觀荔枝博覽園等特色服務,將荔枝產業與文旅體驗深度融合。
“我們不僅把仙進奉銷至全國,還銷往全世界。”陳浩潮表示,隨著荔枝保鮮技術的發展,目前,廣州的仙進奉等荔枝已經遠銷歐美等地。
425歲掛綠荔枝母樹掛滿紅果
作為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增城荔枝的栽培歷史超過2000年,至今仍保留著歷史悠久的珍寶——掛綠母樹。母樹400余歲,現仍在掛綠廣場枝繁葉茂,如今荔枝成熟正當時,它也掛滿了累累紅果。
走進增城掛綠廣場,12棵掛滿果實的荔枝樹矗立在圓形廣場內,三三兩兩的行人正在觀賞拍照。“正中間那棵就是世界上僅存的一棵掛綠母樹,今年已經425歲了。”掛綠母樹守護人張育明告訴記者,圍繞在掛綠母樹周邊的是二代掛綠、水晶球、槐枝、北緣綠等11棵荔枝樹,“與母樹組成一個小團體一起對抗自然災害。”
“目前母樹由一支10余人的團隊全天候管護。”增城掛綠母樹管護團隊技術負責人、增城農科所高級農藝師劉成枝介紹道,掛綠荔枝果實大小與品質息息相關,因此每年都要對母樹進行疏花疏果,集中養分讓果實長得更大,以保證荔枝的質量。“掛綠母樹每年結出的優質果僅幾十顆,不對外售賣。主要用于贈予對社會有貢獻人士,如‘十佳好人’等,還果于民。”劉成枝說。
千年荔鄉的甜蜜滋味,亦從枝頭延伸到餐桌。本次行程,采風團還現場觀摩及拍攝荔枝食品的制作過程。晶瑩剔透的荔枝果肉,搭配各種時令新鮮食材,在廚師的精心烹飪下變成荔枝撈雞、荔果松子魚等美味佳肴,嶺南佳果從田間到餐桌的產業鏈延伸價值得以生動呈現。
水晶球荔果松子魚。
賣“荔”跨界解鎖新銷路
在廣州的另一片沃土,荔枝的故事同樣在精彩續寫。近年來,從化緊抓“百千萬工程”發展機遇,結合建設標準化種植園、搭建冷鏈物流體系、開發荔枝深加工產品等舉措,著力培育產業新質生產力,助推荔枝產業現代化轉型,構建起從種植到銷售,從鮮食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升級新模式,讓紅紅火火的“土特產”成為群眾手中的“致富果”。
作為從化荔枝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展示窗口,從化荔枝文化博覽園引種超116個荔枝品種,并應用5G、AI、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智慧化生產管理,通過“一庫兩園三平臺”體系,探索“一地生四金”惠農模式,推動荔枝全產業鏈升級。據介紹,博覽園運用無人機巡園技術,僅需30分鐘即可完成10畝果園的健康巡檢作業。當無人機監測到荔枝成熟時,會將坐標數據傳輸至地面機器人,后者便會依托自動導航系統快速定位并完成果實采收,實現科技對荔枝產業的高效賦能。
近年來,荔枝產業鏈在從化的美麗鄉村里得到不斷延伸,從一顆荔枝延伸到多種荔枝主題的系列產品。從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進荔枝飲料、荔枝酥、荔枝面膜等深加工,提高荔枝附加值,有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博覽園內,采風團與多家從化荔枝企業代表進行深入交流,并開展拍攝及直播工作,以一顆小小的荔枝為抓手拉動全民消費熱情。
隨著本次活動的推進,這顆承載千年文化的紅果,正乘著數字時代的東風煥發新生,“甜蜜”千家萬戶,為廣州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自媒體將持續發揮傳播優勢,以內容創新和渠道拓展助力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嶺南佳果香飄更遠。
花絮:中外學子解鎖荔枝“百變吃法”
在記者的帶領下,一群來自拉脫維亞、馬來西亞的留學生與暨南大學、廣州大學的學子們深入增城和從化荔枝博覽園,開啟了一場融合傳統與創新的嶺南文化探索之旅。
學子們漫步荔枝園,在蔥郁的樹下品嘗新鮮飽滿、色澤鮮紅的果實,感受“仙進奉”“井崗紅糯”等不同品種的獨特風味;更在歷經百年的增城掛綠荔枝母樹下駐足仰望這棵承載歷史與傳奇的嶺南瑰寶,感受其跨越時空的生命脈動。舌尖的清甜還未褪去,荔枝盛宴隨即展開——中外學子一同解鎖了荔枝的“百變吃法”,從清甜本味到獨特大膽的“荔枝蘸醬油”,酸甜咸香在味蕾上碰撞出驚喜。
留學生們還與本土人氣網紅同框互動,用粵語念出“桂味”“糯米糍”“妃子笑”等特色荔枝品種的名稱。歡笑聲中,不同語言的韻律交織,文化在輕松的氛圍里悄然相融。
“在拉脫維亞,荔枝是進口的小眾水果。今天親身來到荔枝園里我才知道,原來荔枝可以如此飽滿、晶瑩剔透、鮮甜多汁!”來自拉脫維亞的留學生雷雅津興奮地分享道。
本次體驗活動,不僅讓中外青年深度觸摸了增城深厚的荔枝文化根脈,更在共品風味、共學方言、共探新業態的過程中,架起了一座生動的文化交流橋梁,讓世界看見嶺南風物的魅力,也讓年輕一代成為傳統產業煥新與本土文化傳播的活力使者。(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雷與虹、吳荻)
(編輯: 廣州網 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