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朱健、周穎怡
“護士主導+護理員協同”整合照護模式下,腰椎術后患者陳伯、神經科術后患者王先生都說:“省心、安心。”他們正是該模式的受惠者。
今年5月,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布了省級首批47家提供免陪照護服務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如今情況如何了?6月25日,記者從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獲悉,該院創新建立“護士主導+護理員協同”整合照護模式,為患者提供住院期間24小時專業照護。神經醫學中心、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3個科室的5個病區試運行1個月,已覆蓋患者500余人次,大大減輕了患者家屬的陪護壓力。
不再全家奔波 患者家屬點贊
“一人住院、全家奔波”,一度是個難題,就連省二醫院長瞿紅鷹也曾深受困擾:“父親90歲了,曾生病住院,只能由我的姐姐陪護,‘小老人’陪護‘老老人’。”不過,如今在省二醫,患者和家屬有了新選擇——“護士主導+護理員協同”整合照護。
6月25日,在省二醫脊柱骨科免陪照護服務病房,剛接受完腰椎手術的陳伯(化名)正進行著術后康復訓練。與以往需要家屬晝夜陪護的景象不同,此刻陪伴在他身邊的,是醫療護理員李阿姨,她動作輕柔而專業,一邊協助陳伯活動肢體,一邊輕聲鼓勵。其間李阿姨用手機接通了陳伯兒子的視頻電話,讓小陳實時看到了父親術后良好的康復狀態。“以前老人住院,全家輪流守夜,現在有專業團隊照顧,我能在家睡個安穩覺了。”小陳感嘆說。
而在神經醫學中心病房的患者王先生(化名),手術前就選擇了免陪照護服務,術后家屬無須留宿陪護,專業護理團隊每日協助其翻身、進食、用藥、監測及生活照護。出院時,王先生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我們既省心又安心。”
省二醫試點患者三四成選擇“免陪護”
神經醫學中心、脊柱外科和創傷骨科的術后患者無疑是對照護需求最迫切的,省二醫護理部主任湯莉告訴記者,目前省二醫已在這3個科室5個病區開展免陪照護試點,一個多月共有患者500余人次受惠。
目前并不是全部患者都會選擇免陪照護服務,湯莉介紹,尤其是市外患者,本身就有家屬隨同;另一個原因是服務需要自費。她說:“免陪照護服務收費嚴格按照《廣東省醫療保障局關于公布‘免陪照護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粵醫保發〔2025〕2號)及試點工作文件相關要求執行,最低一對多照護為100元/天、一對二照護180元/天、一對三照護140元/天以及最高的一對一照護280元/天。經護士評估后,由患者或患者家屬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自主選擇照護級別。”
目前,三個科室共有29名護理員,在護士的主導下協同提供住院期間24小時專業照護,包括生活照護、病情觀察、專業評估、康復輔助等在內的全流程服務,確保醫療服務與生活照護實現無縫銜接。湯莉表示,目前患者、家屬選擇免陪照護的比例約占三四成。她預計,今年年底可在全院36個病區全面鋪開免陪照護服務,現正加緊培訓133名護理員,確保他們在經過140小時理論與操作培訓后才正式上崗。
護理員分級評定專業度提升
一位患者家屬表示,在廣州地區的三甲醫院,以前請護士一對多照顧,也要100元/天了,那與免陪照護服務有何不同?
湯莉笑著說:“專業度大大提升了!”原來,此前護工只會做陪檢、幫訂餐送餐等生活照料,但對于術后留插管護理這些事,護工是不敢做的,護士對于護工的培訓也多聚焦于安全防護。如今,在護士主導下,護理員分級了——據年資、培訓經歷、技能水平,對護理員進行初級、中級、高級評定,其中高級護理員可承擔難度更高的照護和康復服務,初級護理員專注于基礎照護。因此,護理員能護理術后留管,還能觀察監護儀,比如患者的心率過了100就會迅速找護士處理。
記者了解到,試點“護士主導+護理員協同”整合照護模式后,省二醫定期對護理員開展“理論+實操+情景模擬”三維考核,涵蓋基礎醫學知識、生活照護綜合技能、基礎康復、溝通技巧、服務禮儀等課程;定期對護理員開展護理風險評估專項培訓,指導并落實跌倒、壓力傷、誤吸等風險的評估。
正因如此,免陪照護服務開展以來,省二醫試點病房患者跌倒、壓力傷等不良事件“零發生”,護理質量有效提升。
模式也促進了護士工作的提升:省二醫建立護士長與責任護士每日定時巡查護理方案、每小時定時查房等機制,全方位滿足患者需求,確保照護措施精準落實;無陪護病房可制訂更精準護理方案,如整合營養、康復等多學科資源,既關注治療,也更重視康復指導與心理關懷;專病定期隨訪和“互聯網+護理服務”等手段,更讓服務延伸至院后。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