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團走進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觀展廳中的《未來之境》展示。
6月23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廣東省主題采訪活動正式啟動。6月23日至6月29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數十家中央主要媒體和有關地方媒體的記者將深入廣東各地市典型企業與科研院所,展開采訪調研。
本次“活力中國調研行”廣東省主題采訪活動的主題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調研團隊將兵分兩路,其中一支調研團隊將在廣州深入采訪3天,分別前往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5家單位調研。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武威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吳子良
在23日上午舉行的“活力中國調研行”廣東主題采訪情況介紹會上,來自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等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先后介紹了廣東在各領域的成績。
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持續領跑全國
廣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吳艷玲介紹,“十四五”以來,廣東新增機器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本科專業點440多個。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全省高校已完成存量專利盤點并開展推廣應用,省相關部門聯合發布首批“先用后轉”科技成果,達2100余項。
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白玉介紹,目前,全省低空經濟規模超千億元,聚集了低空經濟相關企業1.5萬余家。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開通5G-A基站超1.1萬個,全省累計開通無人機航線超700條。
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楊彗芳介紹,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5年位列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2024年,廣東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900億元,整體實力處于國內第一梯隊。目前,全省14家國家高新區、32家省級高新區以占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省1/5的GDP、1/4的出口總額、1/3的外資利用額,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已形成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莊樂從介紹,2024年廣東工業經濟總量規模和質量穩居全國前列,今年1至4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制造業增長4.1%。目前,廣東已形成9個萬億級產業集群,8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
廣東省委金融辦二級巡視員劉凱文介紹,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先進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分別為1.3萬億元、1.6萬億元;科技保險保額1.43萬億元,同比增長63.9%;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408家,首發募集資金累計3312億元,穩居全國第一,充分彰顯金融對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強勁賦能作用。
專家說
此次接受采訪的單位涉及機器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依靠強大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廣東在這些產業領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韓佳偉
此次調研行程非常有看點,其中既有龍頭企業,也有新興企業,大家將看到廣東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方面的許多案例與亮點。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朱敏
此次調研的選題涉及新一代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這些恰好是廣東最具有基礎和優勢的產業領域,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報道。
——廣東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信息傳播中心副主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咨詢專家拓曉瑞
粵劇全息投影。
調研現場
粵劇全息投影好驚艷
杜麗娘游園驚夢、李太白揮毫《將進酒》……在“粵韻風華”戲臺上,一出出經典粵劇橋段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出現在觀眾面前。23日下午,“活力中國調研行”團隊來到位于黃埔區的利亞德集團旗下文化板塊核心企業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訪,全息投影粵劇成了記者們熱議的焦點。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跟廣州粵劇院紅豆粵劇團進行合作,通過6個不同場景整體打造其劇目,經過計算盡可能還原投影人物的高度,最終呈現出完美效果。”
據悉,該全息投影技術已在河南開封等多個景點開展應用,“在開封的景點,全息投影可以讓觀眾沉浸式感受包拯斷案的場景。”
據悉,該公司深耕文化產業28載,已經成為全球文化體驗方式與文化消費新業態的創領者、中國文化科技創意產業的實踐者。公司打通了“策劃、設計、制作、運營、融資”的文旅全產業鏈,通過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聚焦“場、館、秀、游”四大業務板塊,參與打造了南寧博物館、粵劇藝術博物館、張家界《遇見大庸》沉浸式文旅演藝等一批創新文旅項目。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