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嶺南,蟬鳴荔熟。恰逢《長安的荔枝》熱播,荔枝風潮引爆熒屏內外。眼下,從化區、增城區通過文化和科技賦能產業全鏈條,讓嶺南荔枝突破時空界限,以甜蜜風暴席卷全球。
當荔枝插上科技翅膀,從化區攜手華南農業大學率先在全球攻克荔枝超低溫冷凍鎖鮮技術,讓從化荔枝暢通世界;當荔枝有了自己的品牌,“增城荔枝紅”成為增城荔枝出圈的有力抓手……以科技賦能產業、以品牌遠征山海,為荔枝市場增添源源不斷的新活“荔”。
實踐證明,只要注入新質生產力,傳統產業也能“老樹發新芽”。
文化助“荔”,講好荔枝故事。荔枝之美,不僅在于肉質爽脆、甜蜜無比,成為“嶺南佳果”之翹楚,其所蘊含的歷史意蘊、嶺南風情同樣精彩。許多史籍、文學和民間傳說均有許多關于荔枝的故事,其歷史、文化、經濟價值猶如一座富礦,一本小說、一部電視劇甚至一個“梗”都將給荔枝產業帶來巨大流量。深挖荔枝產業潛力,必須花大力氣講好“荔枝中的故事”“故事中的荔枝”。
品牌給“荔”,助力產品升級。產品為核,品牌為衣,農業產業亦不例外。縱觀荔枝市場,品牌建設仍是薄弱環節。有鑒于此,要著力推出一批符合標準化要求的品牌果園、品牌品種和品牌產品,以此帶動整個荔枝產業的發展;貫通多元場景、做足品牌營銷,鼓勵荔枝生產主體發展電商直播、網紅帶貨等多渠道銷售,讓荔枝這種“頂流”農產品成為“頂流明星”。
科技協“荔”,破解產業瓶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荔枝創新技術——如優質晚熟品種、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凍干技術等的使用,讓人們想吃到新鮮荔枝已無須“長作嶺南人”,也不限于當季。科技賦能,“荔”量全開,這種技術多多益善。
把特色挖透、把品牌立好、把營銷做優,田間地頭也能長出“新經濟”,小小荔枝也能成為打開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想象空間的鑰匙。(廣州日報評論員付迎紅、練洪洋)
(編輯: 廣州網 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