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位于湖南省常德市臨澧縣停弦渡鎮的山洲煙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洲煙花”)發生爆炸事故,共造成9人遇難,26人受傷。“新華視點”記者實地采訪發現,涉事企業曾連續3年被監管部門查出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歷經多次“整改”卻仍“帶病經營”,直至釀成慘劇。
沿著一條處罰的時間軸追溯,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山洲煙花,安全生產責任“懸空”久矣!2023年、2024年、2025年,該企業分別因改變工房用途、超核定藥量儲存等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被立案調查。此外,該企業還多次因為余藥清理不及時、消防設施配備不規范等安全管理問題被責令整改。直至今年5月18日,通過當地行業協會聯查聯保機制,山洲煙花還被查出15個隱患問題。可見,查擺整改問題極少發乎于內、踐之于行,任由“他人代勞”,就會舊疾難除、又添新病、貽害無窮。
責任“懸空”,根本在于制度“空轉”。一個表現是制度管不住人。譬如,表面上的貨物無序堆放、建筑結構與質量不達標、擅自改變工房用途,內里其實是人員的違規操作問題。又如,組裝裝藥工房“超員”,員工秩序混亂、隨意走動,就更是人員的問題。特別是在日常監管中,“老好人”太多,你好我好大家好,更使得一次次不痛不癢的檢查和懲戒化成了一場場毛毛雨,放任一些人千方百計鉆制度空子、打擦邊球,一些人極力逃避制度的約束和監管。
另一個表現是缺少制度執行情況的“體檢”。為什么監管部門眼中的“不放心企業”,一直被“盯得很緊”,卻依然出了大問題?原因就是對怠于執行不明所以。全鏈條閉環管理缺失。面對安全生產的大事情,企業怎么方便就怎么操作,沒有起碼的安全質量“自我體檢”,骨子里還是家庭作坊的基因在作祟。尤其在落實風險管控措施過程中,有關方面顯然對“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誰來督導、怎樣問責追責”不甚了了。明明應該層層負責,實際卻是層層卸責,結果必然是層層失守。
一起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也讓我們再一次思索:煙花經濟如何持續健康發展?歸根結底,安全服務發展,發展支撐安全,絕不能把安全完全讓位于產業發展。當地企業、行業與相關政府部門務必把這個長遠賬、綜合賬算清楚、想明白,在制度建設上狠下功夫,真正把安全管理做到有效、保持長效。譬如,在完善外部監管的同時,切實督導企業健全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杜絕多股東各自獨立生產、違法轉包分包,從源頭上防患于未“燃”。同時,制度執行務必到人到事,防止出現“破窗效應”,讓違規者真正付出代價。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