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廣汽集團在香港國際汽車博覽會及國際供應鏈博覽會上展出8款車型,同時還全球首發廣汽高域新型飛行汽車(GOVY AirCab)。產品同時啟動預訂,售價不超過168萬元,約等于三到五輛豪華車,遠低于傳統飛機和直升機。這意味著,飛行汽車朝著“公眾普及”方向,邁出關鍵一步。
售價發布24小時內,GOVY AirCab預訂訂單近1000架,超出預期。
GOVY AirCab已進入適航取證階段,計劃2025年底啟動空地聯運示范探索,2026年底完成適航取證并啟動量產交付。
在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廣州沖在全國前列。除廣汽高域AirCab,今年5月9日,小鵬匯天“陸地航母”飛行體生產許可證(PC)申請正式獲得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受理,向量產交付邁出了關鍵一步。小鵬匯天表示,將力保2026年量產交付。
廣汽高域AirCab和小鵬匯天“陸地航母”所呈現出來的“收訂+量產”有序推進的場景,是廣州低空經濟宏觀政策逐漸落地的現實案例之一。eVTOL全面提速,加上正在構建中的生產工廠、產業集群和相對完整成熟的產業鏈體系,廣州低空經濟在全國“百舸爭流”的競爭中,呈現出后勁更足的發展新動能。
文、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偉力、鄧莉
廣汽高域和小鵬匯天工廠均落子黃埔
制造飛行器是“抓消費”的起點。讓eVTOL飛起來,2024年已經實現,不再新鮮。實現eVTOL的量產、交付和應用,這才是市場今年關注的焦點。
中國新能源汽車能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躍升,離不開大規模的造車新勢力和加速轉型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現在,低空經濟正在重走新能源汽車走過的路。
廣汽高域第一生產線落戶廣州黃埔,目前正在進行測試和驗證。高域品牌創始人蘇慶鵬表示,按目前的進度來看,工廠將在明年初建成。屆時,一條成熟的生產線將崛起于廣州東部。所謂“成熟”,既指“智能制造”本身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也指圍繞飛行汽車,完成構建和磨合的供應鏈。“高域建造不只是一座飛行汽車工廠,還是一個產業集群。”蘇慶鵬表示。
從供應鏈角度,飛行汽車零部件約有70%與新能源汽車重合,廣州在這方面有深厚積累;約有20%是傳統航空器的零部件;另外有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車+傳統航空器”融合創新的零部件,這是全新的,因企業而異,也是高域的差異化競爭優勢之一。
同樣位于黃埔,小鵬匯天飛行汽車智造基地今年正在加速建設。截至目前,總裝車間、涂裝車間、連接車間以及復材車間已封頂,量產工廠完成度達70%,計劃今年第四季度竣工,并將在2026年開始量產交付飛行汽車。
在今年6月舉行的“低空經濟與汽車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高裕躍表示,目前,廣州市已擁有超4000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居全國第二。同時,廣州目前擁有9家整車汽車制造企業和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和貿易企業,基本形成了覆蓋整車生產、三電以及關鍵材料等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
從體驗經濟階段步入空中出租車階段
當下,低空經濟成熟、高頻和愿意消費的場景應用是什么?從業者一致認為是:文旅觀光。假如再向前邁出一小步,那是短途接駁。
GOVY AirCab是廣汽高域首款量產型無人駕駛多旋翼飛行汽車。在設計階段,它就定位為專為城市短途接駁及文旅觀光。
在廣州,廣汽高域將在今年底逐步展開示范運營落地。蘇慶鵬透露,接下來開展示范運營不再是簡單地“飛起來”,而是更進一步,實現“空地聯動”:“下了汽車,就上飛機,無縫連接”。
以文旅觀光和短途接駁為切入口,低空場景正在浮現。億航已在廣州展開eVTOL旅行體驗項目,嘗試定點開展接送服務。由于能提供“情緒價值”,飛行汽車能在文旅觀光和短途接駁實現快速落地、部署。同樣的景觀,地面游覽和低空俯瞰是截然不同的體驗。
小鵬匯天方面,“陸地航母”訂單已超過4000個。其中,有個人用戶,也有運營文旅項目的相關公司。
面向未來,飛行汽車不能止步于文旅觀光和短途接駁。成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提供更高效的通勤方式,將是飛行汽車真正創造價值的場景。
GOVY AirCab航程20km,從航程上看,只支持短途接駁和城區移動。從出行角度看去,這又是Robo-AirTaxi(空中無人駕駛出租車)低空出行從概念邁向落地的第一步。蘇慶鵬表示,能夠應用于城市群之間移動的GOVY AirJet正在推進量產工作。GOVY AirJet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50km每小時,實現了超過200km的航程里程。未來搭載廣汽全固態電池,續航里程還有望提升至400km。
廣汽集團計劃到2027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2—3座城市推出飛行汽車示范運行方案,實現“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鏈條立體智慧出行服務。
目前,高域和小鵬匯天正處于“旅游觀光和短途接駁”的體驗經濟的第一階段,逐步進入空中出租車的第二階段。預計到2030年,空中出行將成為一種常見的出行方式。
如何將先動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蘇慶鵬建議,首先要開放更多的應用場景。按規劃,到2030年,低空經濟規模要達到2萬億元,形成真正的萬億市場規模。其背后,需要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應用場景作支撐。
廣州低空經濟走在全國前列
從中央到地方,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將低空經濟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低空經濟產業鏈逐步落地,涵蓋研發制造、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服務等環節的產業生態正加速構建。
截至今年6月初,廣州推進“1+5+100”低空起降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梳理了99個典型的應用場景,30個已經明確了運營主體,獲批空域航線,加快打造以黃埔、南沙、增城為引領,各區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1+2+N”低空經濟平臺載體體系。法國歐洲科學院、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楊金才表示:“中國民用無人機發展迅猛,2024年產值超2100億元,出口額153.93億元,消費級、工業級無人機市場占比全球領先,專利申請量占全球70%以上;廣州在低空經濟領域走在全國前列。”
接受采訪的多位專家普遍認為,廣州先發優勢明顯。究其原因,廣州是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汽車產業基礎雄厚,智能網聯汽車的動力系統,智能座艙、供應鏈體系正與低空飛行器制造深度協同。更為關鍵的是,在廣州,低空經濟發展與政策摸索,已有多年積累。
蘇慶鵬透露,“GOVY AirJet研發得到廣州有關部門的全力支持”。小鵬匯天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對低空經濟的理解非常深刻,政府的支持有助于企業引進更多產業鏈的合作伙伴。“飛行汽車需要幾萬個零配件,目前在大灣區可以全部供應到,既降低了成本,也讓企業充滿信心。”
對于低空經濟下一步,中汽中心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鐵成認為,要加強技術創新,推動新能源低空飛行器產業化的應用落地。他表示,“要加強輕量化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智能駕駛與控制技術的研發投入,通過高強度的自主創新開發,全力突破動力、安全等關鍵的技術瓶頸,打通新能源低空飛行器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