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大灣區大學以理工為主、精理強工,致力于辦成一所“國際水準、開放包容、灣區特色”,能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大灣區大學聚焦物質科學、先進工程、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技術、理學、金融管理等6個領域,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具備家國情懷和終身學習能力,具備解決復雜問題和創新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直建、曾俊)6月11日,教育部官網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設置大灣區大學等10所學校。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大灣區大學即將啟航。
松山湖和濱海灣各設一個校區
大灣區大學是由廣東省人民政府舉辦、東莞市政府投入保障為主的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校設于東莞,按照“一校兩區”規劃建設,總占地面積約2356畝,總建筑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校區256畝,主要建設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關的大科學裝置、新型研發機構融合辦學的學科領域,設立相關領域研究院和科研平臺,同時滿足辦學初期需求;濱海灣校區2100畝,主要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創新創業孵化以及行政辦公等需求。兩校區共同承載“教育教學”“科教產融合”“國際合作”三大功能。
記者了解到,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項目于2022年3月正式動工,教學生活區于2024年2月竣工驗收,產學研區于2024年12月完工,整體于2024年12月底正式完工。濱海灣校區已于今年3月正式動工,施工范圍主要包括3號A、B、C院系樓及4號教學樓,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一期一標段計劃今年9月底實現主體結構封頂。
形成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體系
據了解,大灣區大學立足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中國,輻射全世界,以理工為主、精理強工,致力于辦成一所“國際水準、開放包容、灣區特色”,能引領未來科技發展、產業升級和社會進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大灣區大學聚焦物質科學、先進工程、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技術、理學、金融管理等6個領域,培養具備創新思維、全球視野,具備家國情懷和終身學習能力,具備解決復雜問題和創新實踐能力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學校開展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形成本碩博貫通式培養體系,預計2030年達到在校生10000人左右,本科生與研究生規模比例預計達1:1左右。
針對本科生,該校首批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工業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實行大類招生,分類培養,并對理學和工學等學科門類制定差異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針對研究生,該校按照先期開辦學科方向開展先導培養,已與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廣州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博士共計100余人,同步推進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
大灣區大學設于東莞,按照“一校兩區”規劃建設,其中,松山湖校區主要建設與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關的大科學裝置、新型研發機構融合辦學的學科領域,設立相關領域研究院和科研平臺,濱海灣校區主要滿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產學研合作和國際合作、創新創業孵化等需求。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