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通訊員粵檔館宣
圖/廣東省檔案館提供
6月9日國際檔案日當天,國家檔案局公布了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評選結果,共有52個項目入選,其中包括廣東省檔案館館藏的“廣交會創辦初期檔案(1956—1959)”。
1956年11月,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工業館大廳陳列著幾十種輕、重工業機械。
廣交會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到會客商最多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素有“中國第一展”之稱,至今已成功舉辦137屆。廣東省檔案館發布的消息指出,廣交會創辦初期檔案(1956—1959)作為廣交會初創時期的歷史見證,是反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打破西方封鎖、開拓對外貿易、發展國民經濟、探索對外開放的唯一和典型的標志性檔案文獻,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政治、歷史、文化和時代價值。
1956年11月10日,中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召開。
據介紹,這批檔案文獻共1149件,包括文書檔案、建設圖紙、照片等,真實、完整、系統地記錄了廣交會創辦前籌備及前6屆廣交會有關情況,生動展示了廣交會的創辦是新中國在經濟上打破西方封鎖、拉開大規模國家建設序幕的破冰式關鍵一招;如實反映了創辦初期的廣交會為新中國開辟了一個宣傳對外政策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重要窗口,打開了新中國外交新局面;充分體現了廣交會創辦初期探索形成的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中國特色會展模式,有力引領了新中國外貿事業轉型發展。
廣東省檔案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廣交會創辦初期檔案(1956—1959)還為揭示對外交流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梳理、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脈絡和價值內涵,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檔案文獻基礎,并為應對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貿易保護主義等帶來的負面影響,提供了極其有益的歷史借鑒和極具針對性的現實啟迪。
《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該名錄是世界記憶項目的中國國家級名錄(世界記憶項目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遺產類旗艦項目之一)。國家檔案局于1996年成立世界記憶項目中國國家委員會,組織協調這一項目在我國的實施。
2000年,結合全國重點檔案搶救工作的開展,國家檔案局建立《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截至目前,我國已先后公布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共計250項,其中17項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18項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廣東省共6項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1項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1項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霍英東親筆信函入列!
“白天鵝賓館建設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通訊員梁冰卿
廣州市檔案館與廣州市城市建設檔案館聯合申報的“白天鵝賓館建設檔案”成功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這是自中山紀念堂建筑設計圖紙入選2002年第一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后,時隔23年,廣州市再次入選成功,也是本次入選名錄中年代最近且唯一反映改革開放偉大進程的檔案。
“白天鵝賓館建設檔案(1979—1983)核心檔案共計69件,包含籌備、選址、設計、建設等文書、聲像和基建檔案。白天鵝賓館建設是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的試水之作,相關檔案記錄了摸著石頭過河的艱辛和廣東人民敢為天下先的偉大創舉;記錄了建設過程中首次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提出‘定額包干、工期包干’等多項改革創新舉措;還原了霍英東等港澳同胞不計回報、積極投身祖國建設的赤子情懷。”
白天鵝賓館“故鄉水”設計圖 (著名建筑家林兆璋先生捐贈)
市檔案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個酒店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改變”,白天鵝賓館建設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館藏檔案真實還原了這段非凡的歷史,本次成功入選也將切實按照申報要求,繼續做好傳承和活化利用,用檔案講好歷史,用檔案匯聚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白天鵝賓館建設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館藏檔案包含了霍英東就白天鵝賓館的設計、投資、利潤分配等給有關方面的親筆信函。改革創新之舉貫穿白天鵝賓館從孕育到展翅翱翔的全過程,同時彰顯了港澳同胞愛國愛鄉的赤子情懷和為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編輯: 廣州網 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