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黃嵐 通訊員馬微微、雷佩佩、梁冰卿、陳閩芳)6月8日,在第18個國際檔案日到來之際,廣州市檔案館以國家檔案局“請聽檔案說”為主題,舉辦檔案捐贈暨開放日活動,讓沉睡的檔案“開口說話”,娓娓道來那些鮮為人知的廣州故事。
廣州記憶有了新注腳
活動當日,廣州市檔案館以一場別開生面的系列活動,將城市記憶、改革開放歷程與紅色文化傳承融為一體,通過珍貴檔案捐贈、歷史文獻展示、文化節目展播和文創產品發布,多維度展現廣州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時代精神。
昨日,廣州市檔案館舉辦檔案捐贈暨開放日活動。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俊杰攝
在“廣州記憶”五位攝影家檔案資料集體捐贈儀式上,著名攝影家陳中、陳碧信、何勇當、何健民、陳釗文共同捐贈攝影作品、書籍、設計稿、錄像、實物等珍貴檔案5萬余張(件),為廣州城市記憶留下鮮活影像。這些鏡頭下的瞬間凝結著攝影家們數十年的執著堅守。從黑白膠片到彩色影像,從市井煙火到城市地標,這些飽含溫度的影像不僅是廣州從滄桑走向繁華的生動注腳,更是一代攝影人用生命熱忱書寫的視覺史詩。廣州市檔案館將以專業力量守護這些聲像檔案,讓它們繼續述說廣州故事。
看白天鵝賓館的“老故事”
活動現場還首次開放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的部分建設檔案。這些檔案包括文書、圖紙、合同、書信等。從賓館的籌備、設計到建設、試運營,檔案中既有霍英東等港澳同胞的愛國情懷,也有“定額包干、工期包干”等創新舉措,彰顯著廣東人民“敢飲頭啖湯”的魄力。
為了讓檔案“發聲”,廣州市檔案館制作的檔案電視節目《廣州檔案解密——白天鵝賓館》首次播出。節目精選《討論關于港商霍英東、彭國珍財團投資興建鵝潭旅游賓館問題》《白天鵝賓館設計圖紙》《霍英東致省旅游局并呈劉田夫省長、梁威林副省長的信函》等代表性檔案,通過鏡頭拍攝、特技處理和親歷者口述歷史,展現白天鵝賓館的“老故事”與“新變革”。同時,檔案館還推出《如果檔案會說話》系列文化短視頻欄目。6月9日至15日,節目宣傳片將在廣州地鐵全線網滾動播放。開放日活動中,檔案館以《南粵雄風》為設計元素,推出“紅棉保溫杯”和“紅棉手提袋”兩款文創產品。
從攝影家的光影史詩到改革開放的珍貴檔案,從文化節目的創新傳播到紅棉文創的精神傳承,廣州市檔案館以多元形式守護城市記憶。
陳中捐贈《南風窗》珍本
陳中是中國具有影響力的新聞雜志《南風窗》的創辦人、原社長兼總編輯,2010年被國際傳媒譽為“中國新聞改革探索的領軍人物”,攝影作品在法國、意大利等國際攝影大賽中先后榮獲金獎、銀獎及各種獎項50余次。陳中將珍藏多年的《南風窗》從創刊號至2022年的一套合訂本、3000多幅攝影作品和一些重要物品捐贈給檔案館,檔案館認定這批檔案資料為名人檔案資料,賦予“名人檔案全宗號”永久保管。
冬季那達慕(陳中攝)
陳碧信捐出四萬多張廣州“光影史詩”
陳碧信是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作品《生活與自然》獲中國攝影專業反轉片“攝影十杰”稱號、《山城初曉》獲富士杯全國反轉片比賽金牌,2018年獲得廣東省攝影家協會頒發“廣東攝影60年貢獻獎”。陳碧信將多年來拍攝的有關廣州城市風貌、更新改造、變遷等照片共計4萬多張捐贈給市檔案館。
2019年廣州新城市中軸線(陳碧信攝)
何勇當捐“統一祖國 振興中華”原稿
何勇當曾任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羊城晚報》攝影俱樂部藝術指導。何勇當將其珍藏的1986年設計的廣州火車站大樓頂標語“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圖樣原稿以及多年來拍攝的有關廣州重要活動、路橋建設、城市風貌作品悉數捐贈給市檔案館。何勇當先生設計與書寫的廣州火車站主樓頂兩端“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八個大字懸掛至今,已成為廣州標志性景觀。
1986年廣州火車站“統一祖國 振興中華”圖樣(何勇當設計)
何健民獻上沙灣獨家記憶
何健民是廣東省廣告攝影研究會秘書長、常務理事,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理事、華南師范大學攝影系副教授。2009年3幅“沙灣古建”作品被《中國攝影年鑒》收錄并發表,首次將沙灣歷史古建圖像載入中國攝影史冊。何健民將其拍攝的番禺沙灣人文、古建、展演等10100多張照片,《沙灣文博與古建》《走進沙灣》等資料捐贈給市檔案館。
俯瞰古鎮木棉紅(何健民攝)
陳釗文帶來廣州塔“成長全記錄”
陳釗文是廣州市創意文化協會會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主持編輯《廣州歷史文化名勝》等圖書,為第二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11屆中國音樂金鐘獎擔任視覺設計等。陳釗文將其拍攝的2007年—2009年廣州塔建設的紀實錄像、《廣州建筑與路橋》等書籍的數字化照片及反轉片3000張等資料捐贈給市檔案館。
20世紀90年代的白云機場(陳釗文攝)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嵐 通訊員李平、黃靜)
(編輯: 廣州網 龍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