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薇薇 通訊員穗文廣旅宣
粽葉飄香端午至,龍舟競渡慶佳節。端午假期,廣州江涌河道內,龍舟競渡、彩旗獵獵、羅傘搖曳,河岸上人頭攢動,不少市民游客選擇在廣州逛景區、賽龍舟、觀招景,體驗民俗氣息濃郁、城央度假愜意的假期。據統計,假期廣州市共接待市民游客超630萬人次,全市實現文旅消費44.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4%、35.3%。多家在線旅游平臺數據顯示,廣州成為端午假期國內熱門旅游目的地。
龍舟競渡 槳動逐浪鼓震天
鼓震云霄、蛟龍逐浪、奮楫爭先……這個端午假期,廣州的“龍舟景”成了“世界景”,聚焦了海內外游客的目光。
假期里,備受矚目的2025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隆重舉辦,廣州各村落賽龍奪錦的新聞頻頻火上熱搜。獵德村里,水上觀龍舟、岸上賞英歌,150多條龍舟探親招景,點燃節日氣氛。泮塘龍船景玩出了新花樣,老龍會面、群龍巡游,將荔枝灣“五月五 龍船鼓”系列活動推向高潮。石牌新涌的龍船招景,近百艘來自天河獵德、海珠琶洲、黃埔文沖等地的龍舟,吸引岸上行人競相圍觀,熱鬧非凡。
廣州市各大景區精心策劃“龍舟+”假期活動,讓更多的游客深度體驗龍舟文化。第七屆海珠濕地龍船景系列活動盛大舉行,龍船景、龍舟賽、龍船飯以及端午市集貫穿三天,千人龍船宴奉上了現場烹制、意頭滿滿的菜式,延續了龍船“得勝還埠,則廣召親朋燕飲”的古老傳統。嶺南印象園舉辦了千人龍船飯盛宴,更有傳統競技游戲如射五毒、投壺等。越秀公園在粵秀書院開設包粽子親子課堂,親子家庭在學習包粽子技巧的過程中,傳承飲食文化。
正佳極地海洋世界美人魚大秀
長隆科普課堂走進廣東省博物館
廣州融創樂園里的趣味賽龍舟活動
時尚暢游 文化賦能童趣多
今年端午假期恰逢“六一”國際兒童節,親子互動、非遺體驗、科普研學等活動成為假期熱點,廣州親子游、家庭游出行熱情高漲。
假期里,“第九屆廣州青少年醒獅表演賽啟動儀式暨荔灣區選拔賽”在荔灣湖公園水上舞臺舉行,9支區內青少年醒獅精英隊伍同臺競技,為觀眾帶來獅舞盛宴。廣州塔秒變端午奇幻世界,設置了多個打卡位,還有扎龍船供游客體驗,感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獨特體驗。廣州長隆旅游度假區舉辦“童心未泯 FUN粽一下”活動,孩子們與喜愛的卡通形象親密互動,暢游動物世界。長隆科普課堂還首次走進廣東省博物館,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自然與文明的對話。白云山風景名勝區舉辦親子登山活動,邀請家庭速攀打卡摩星嶺,享受戶外運動的“速度與溫情”。正佳廣場上演全新美人魚大秀《青白緣起》,并推出數百場演出、動物見面會和科普小課堂。在廣州融創樂園,“粽夏端午特別企劃”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游客,潑水狂歡節、趣味賽龍舟,讓游客度過別樣的假期。廣州熱雪奇跡推出“大小孩雪地過六一”打雪仗活動,大人小孩都在這里找到了童趣。
假期里,納入假日監測的31家文化旅游景區共接待314萬人次,同比上升24.7%。
天人山水度假區綠意盎然
鄉野拾趣 粽香引客人滿徑
端午假期,廣州周邊鄉村以綠美畫卷與多彩活動誠邀市民游客共赴之約。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內,“親水探秘·康養童趣”自然嘉年華掀起夏日狂歡。水槍激戰、潑水歡歌與漫天泡泡雨交織成趣。天人山水度假區萌寵互動萌化人心,粽葉飄香傳承非遺,荔枝盛宴味蕾綻放,更有山水音樂會與趣味游戲,構建起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歡樂場域。生態與文化在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實現創新融合,夏季花海與非遺展演相映成趣,吸引攝影愛好者定格自然人文雙重之美。蓮花山旅游區驚現“三蒂蓮”“雙色蓮”等奇觀,為自然愛好者奉上視覺盛宴。寶墨園內文脈流芳,“粽”情四溢的傳統文化盛宴輪番上演。這個端午,從森林秘境到嶺南水鄉,從非遺傳承到生態科普,多元場景滿足不同游客需求,傳統節俗與現代創意碰撞出獨特魅力。
據統計,全市接待市民游客中,鄉村游游客近310萬人次,火熱的鄉村旅游市場有力地帶動了全市的文旅消費。
藝綻花城 余音裊裊曲繞梁
端午假期的羊城舞臺星光璀璨,60余場多元藝術演出如夏花般絢爛綻放,為市民游客帶來清涼怡人的藝術消夏體驗。
廣州大劇院迎來世界頂級慕尼黑童聲合唱團,以天籟和聲演繹多元音樂文化,打造視聽雙重享受的藝術盛典。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推出大型童話人偶歷險劇《匹諾曹歷險記》,通過提線、杖頭木偶等多元技藝,帶領大小觀眾穿越到充滿奇遇的童話王國。廣州粵劇院聯合越秀公園秀名城開展粵劇公益專場。粵劇名家身著華美的廣繡戲服,于青磚城墻與園林景致間演繹《七月七日長生殿》等經典選段。星海音樂廳、廣州塔劇場分別推出2024/2025音樂季活動,國潮粵韻音樂會《嶺南音畫》。此外,各大演藝場館上演多場演唱會、音樂派對活動,一眾明星閃亮登場,以星空為幕,點燃夜間熱度。
文博雅韻 端午懷古越千年
端午期間,廣州各大文博場館精心策劃超100項主題展覽與特色活動,以多元文化體驗吸引市民游客走進場館,在古今交融的氛圍中感受歷史魅力。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舉辦“千秋二七”青少年主題研學活動,通過場景還原與互動講解,帶領孩子們深度觸摸紅色歷史脈絡。南越王博物院推出“王墓粽影·端午印記”活動,將文物展覽、端午民俗講座與手工制作巧妙結合,解碼傳統節俗的文化基因。廣州博物館鎮海樓展區則打造“文物里的端午靈獸”主題DIY胸章活動,游客可依據文物紋樣親手制作青銅獸首紀念章。廣州市文化館推出“文化+科技”體驗項目,傳統民俗與數字技術碰撞引來打卡熱潮,市民在“AI靈魂畫手”互動中,得到專屬的萌趣端午頭像。
(編輯: 吳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