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有關“一周違章超三次外賣騎手停單”的報道引發熱議,7月9日記者從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了解到,推動行業協會出臺《廣州市網約配送行業公約》(下稱《行業公約》),目的是倡導行業規范發展、騎手文明安全配送。無論是對騎手還是對配送企業,都有相關要求。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目的在倡導騎手安全文明配送
有關對違章騎手進行停單懲戒的報道,引起了騎手們的熱議,有的騎手關心具體的處罰規則。對此,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處室負責人介紹,推動行業協會出臺《行業公約》,主要目的是倡導行業規范發展、騎手文明安全配送。
“我們的目的是倡導騎手安全文明配送,而不是為了處罰而處罰。”該負責人介紹,《行業公約》提出對騎手實行違章次數累計處罰分級管理,對每個周期內(3個自然月為1個周期)每次違章次數累計并進行相應處罰,一個周期結束后違章次數歸零(特殊注明除外)。
處罰規則按照兩類違章行為進行處理,其中對于有暴力抗法等I類違章行為的(不受周期限制),直接納入“黑名單”,全行業“禁業”。對于有Ⅱ類違章行為的,記分周期為三個月,每周滾動檢查。對于前兩次違章的情況,騎手可通過接受安全教育培訓或參加交通志愿服務進行處罰抵消,但違章第三次,就要停單1天,違章四次及以上停單天數相應增加。一個周期內(三個月)累計違章10次,則要納入“黑名單”,全行業“禁業”。
據了解,去年11月,在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指導下,廣州道路運輸行業協會飲食配送服務專委會聯合廣州市網約配送企業共同發起了《行業公約》。今年騎手管理系統進一步完善,與市交警部門騎手交通違章信息實現實時對接。
“暫時沒聽說有同事被罰,不過遵守交規是基本要求。”做外賣騎手近兩年的阿杰說,自己平均每天送餐約40單,基本沒有違章,因此這個處罰規則可以接受。他認為,不是非得超速才能做到不超時,“跑單過程中,遇到出餐慢的情況,可以上報訂單異常,遇到訂單多的情況,可以求助站點,讓站長調度,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
督促配送企業履行主體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公約》并不僅僅約束騎手,對配送企業也有相關要求。具體來說,《行業公約》規范了網約配送企業的服務以及安全管理責任、網約配送企業對騎手的管理和教育機制、網約配送行業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等等。比如要求網約配送企業制定合理的考核要求,努力優化從業環境,不斷完善保障制度。同時明確提出,不得將“最嚴算法”作為考核要求,通過“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確定訂單數量、準時率、在線率等考核要素,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配送時限。
今年開展的全鏈條整治行動,對網約配送企業也作了要求。“今年4月,國家部署全面啟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其中一環就是督促配送企業履行主體責任。”前述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處室負責人表示,廣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督促即時配送平臺企業落實安全責任,當中就包括聯合市公安部門召開行政指導會,開展整治工作政策宣貫,重點督促配送企業對使用電動自行車配送的,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配送企業補充優化配送人員使用電動自行車及蓄電池的工作程序,強化動態監測核驗。
“要求企業按照最高速度25km/h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設定配送時限、路線,就是為了避免‘不超速就超時’的情況發生。”該負責人說。
(編輯: 吳嘉祺)